济南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 查看地图

当前位置: 济南旅游网 > 济阳县旅游

济阳县简介

济阳于公元1129年(金太宗天会七年)置县,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,因其位于古济水之北,故名济阳。全县辖8镇1个办事处,人口53万,面积1076平方公里,耕地100万亩。
    历史上,济阳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,1990年综合经济实力列全省倒数第三位。济阳县自1950年起属德州专区,此后,又经历了5次区划调整,先惠民、聊城,后淄博,又德州,1990年1月1日,划归济南市。自此,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快车道。特别是1995年以来,以三株公司的落户和崛起为标志,经济得到快速发展。工业开始起步,农业由大到强,财政开始由温饱型向建设型转变,各项指标在全省、全市的位次都在前移。
    2003年以来,在上级党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全县上下坚持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按照“融入济南建三区,跨越发展创强县”的总体思路,解放思想,攻坚破难,埋头苦干,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。2004年,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2.7亿元,同比增长19.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.8亿元,增长48.8%;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.02亿元(新口径),增长38.2%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23元,增长14%,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。2004年,济阳县的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61位,被评为济南市科学发展先进县,历史性的跨入全市先进行列。
    今年以来,县委、县政府针对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,突出抓好关系济阳长远发展的大事,不断加大攻坚破难的力度,使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局面。1--10月份,全县完成GDP 66.3亿元,增长20.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.7亿元,增长53%;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.11亿元,增长70.6%;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097元,增长21%;实现出口创汇2477万美元,增长30%。实际利用外资和国税收入两项指标已完成全年任务目标,比计划提前两个月。
    工作中,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:
    1、坚持既定思路,科学谋划发展。围绕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发挥省城优势,发展省会经济”的新思路,结合济阳实际,确立了“把握‘北跨’机遇,坚持‘三区’(新兴工业区、都市农业区、特色新城区)定位,突出工业立县,狠抓招商引资,加强重点(重点项目、重点工程)建设,实现‘双跨’(跨入全市先进行列、跨入全省上游水平)目标”的总体思路。实践证明,这一工作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符合省会经济的定位,符合“三个走在前面”的部署,不仅已被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所认识、所接受,而且已转化为促进济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    2、突出工业立县,促进更快发展。一是狠抓招商引资。今年以来,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193个,其中过千万元的项目105个,实际到位内资35亿元,占计划的146%。鲁龙铜业、德力西电器、天甫牧业等一批投资过5000万、过亿元的大项目先后落户我县。特别是台资项目的引进势头较好。1-10月份,先后引进了同镒节能材料、绿之润、祥旺食品、福旺包材、二醋酸纤维、康纳电子、界龙电子、朗硕电子等10多个台资项目。到目前,全县台资企业总数已达21家,累计利用台资8603万美元,被省台办命名为“山东省(济北)台湾工业园”。二是培植骨干企业。重点抓了年初确定的2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,培植了旺旺食品、达利食品、广源发沥青、大鲁阁织染、含章造纸、鲁龙铜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。新阳煤矿、中小企业孵化园、三峰制药、汉方制药、福美乐兽药、佳世德饲料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。1-10月份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.7亿元、销售收入84.2亿元、利税9.76亿元,分别增长36.3%、43.4%和39.4%。三是发展民营经济。大力培植装饰材料、条柳编、家具等特色主导产业,扶持民营大户,延伸产业链条,构筑产业集群,使合力机械、润佳纺织等一批规模较大、技术含量较高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。截止目前,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7600家,民营企业达到825家,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9%。
    3、加强三农工作,统筹城乡发展。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。制定并实施了“1541”农民增收目标体系,突出发展瓜菜、林果、畜牧三大特色主导产业。全县瓜菜面积达到35万亩,瓜菜大棚总数达到8万多个,重点培植了曲堤黄瓜等6大特色专业生产基地,创出了“太平宝”等8个国家级和省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。实施30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,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4.2%。大力实施奶牛富民工程,奶牛存栏量达到9000头。瓜菜、林果、畜牧等几大特色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1.7%。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。围绕培植主导产业和延伸产业链条,引进了绿之润、佳世德、天甫牧业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,由中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投资兴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,也已达成初步意向。三是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。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吸纳一批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向外输出一批的方式,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。目前,全县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万余人。全县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已达12万人以上。四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。严格落实减负直补和农业税减免政策。全县落实粮食直补面积78万亩,兑现直补资金1020万元,直补率达100%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,投入财政支农资金3360万元,用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。目前,全县公路、有线电视、自来水通村率分别达到94%、90%和43%,农村居民的生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。
    4、搭建北跨平台,对接融合发展。抓住济南市把济阳纳入统一城市框架的大好机遇,组织专家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,把济阳确定为济南市北部新城区,将城区(包括开发区)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0.9平方公里调整到42平方公里,并顺利通过了市规划委的审查。按照“两集中一结合”的原则和“搭框架、搞完善、抓亮点”的工作思路,将济北开发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,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,初步形成了六纵七横13条主干道、25平方公里的园区框架,基本实现了供排水和电、气、热、讯等“九通一平”。同时,结合新阳煤矿和济南北三环高速建设,加快了承接“北跨”的崔寨“桥头堡”建设,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,搭起了“五纵五横”的城镇框架,促其尽快成为承接市区工业转移、物流集散、休闲居住的载体平台。为了打破交通瓶颈制约,突出抓了“两路两桥”建设。目前,国道220线拓宽改造已基本完工,济阳黄河大桥、济南黄河三桥和济南北三环高速已全面开工建设。
    5、构建和谐济阳,实现协调发展。积极实施“科教兴县”战略,今年有12个科技项目列入省、市科技发展计划;教育工作持续攀升,连续五年高考总升学率和万人比在济南市名列前茅,今年重点本科一批上榜398人,有3名学生被北大、清华录取,实现了“质”的跨越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探索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,6万农民得到了医疗保障;加大了对农村老党员、失地农民和部分弱势群体的救助,妥善解决了失业、辍学、拖欠工资、农村危房等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;实施了“安居”工程和“温暖”工程,改善了城区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,扩大了居民区集中供热、供气覆盖面。启动了生态县建设,土地管理、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也都有了新的进步。党的建设得到加强,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,平安济阳建设稳步推进,人民群众安居乐业,对社会的满意程度普遍提高。

济阳县特产

·济阳手工土布
分享
济南旅游:
济南市旅游 济阳县旅游 平阴县旅游 商河县旅游 章丘市旅游